夏朝第三位君王姒太康介绍,姒太康怎么死的?姒太康失国的原因 — 天天奇闻网
返回
天天奇闻网
导航

夏朝第三位君王姒太康介绍,姒太康怎么死的?姒太康失国的原因

2017-06-14 作者:693295245 点击: 次

自从夏朝夏启开创了家天下世袭制,夏启死后,夏朝的第二位君主诞生了,这就是姒太康,姒太康能力不怎么样,但是老老实实当个守土之君还是不错的,按照夏启创建世袭制家天下的理想,夏朝应该是生生世世传下去的。但是姒太康能力太差,连天都救不了。下面就随奇闻网去看看:夏朝第三位君王姒太康介绍,姒太康怎么死的?姒太康失国的原因

姒太康介绍

姒太康

姒太康

本 名:姒太康

别 称:夏后太康、太康、帝太康

所处时代:夏朝初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主要成就:夏朝第三任君王

主要事件:太康失国

父 亲:夏后启

在位年数:四年,实际在位年数不到1年

陵 墓:太康陵

姒太康(前?--前1955年)是姒启长子,姒启病死后继位,为夏朝的第三任君王。姒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姒启享乐,公元前1958年继位为夏国君王。姒太康即位后生活比姒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被后羿夺去国政。

姒太康怎么死的

姒太康

姒太康介绍

公元前1955年,姒太康病死,葬于阳夏(河南省太康县西)。

姒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 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朝内部矛盾重重,趁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颛顼,少昊、帝喾,唐尧等几位有为君王,后人称他们为“五帝”。后来因为有个叫禹的人治水有功,得到了人们的尊崇,舜依惯例把权位禅让给禹。于是后禹成了继五帝之后中原最大的首领。禹功高,拥有奴隶千百,牛羊无数。他的家族——夏后氏一族成为无人可比的贵族。禹年老后,本打算依照禅让制度将首领地位传给大臣皋陶的,可皋陶不幸早丧,未能即位,禹于是又打算禅位于发明了凿井技术的伯益。

姒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

但是禹的儿子——启却依仗家势,提出“王位要由首领传给儿子,再由家族延续下去,世世代代为王”的说法,他排挤掉了伯益,自己取得了部落联盟中的最高权位,并强迫各部落臣服于他,还把自己家族的姓氏“夏后氏”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号,从此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启得到权位后,便设宴款待各个部落的首领,希望他们对自己的地位给予肯定。但自古以来施行公天下制度,有能者居之,而启提出个家天下的世袭制度,使得王道更替,各族部落首领对此颇有不满。

其中的有扈氏以“王道由天定,非人所能改”为由,拒不出席宴飨。结果启大怒,发兵讨伐有扈氏,双方大战于甘,最后有扈氏战败被灭,族人全部被杀。这时众部落首领意识到了事态的轻重,于是不敢再有异议。启这才在各首领中建立了威信,使得各方首领此后称臣于夏后氏。启封这些部落首领为诸侯,令他们的部落为诸侯国,各诸侯国以夏后氏的地位为尊,并且每年要向夏后氏进贡牛羊粮食和奴隶,从此建立了一种以强力制国的国家的制度。由于一种新的制度建立,统治者依靠自己的势力强迫奴隶为他们劳动,一时间社会的生产发展得很快,夏王朝也很快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太康失国

姒太康失国

可惜好景不长,情势很快又发生了逆转。启晚年生活奢侈,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朝中政事不修。后启死了之后,王室内乱。既然是“家天下”了,权位当然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了。但启的儿子有五个,究竟该由谁来继承呢?结果谁也不肯让步,于是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后来权位被其中之一的太康所得。然而不幸的是,太康即位后,不但没有改善朝政,反而变本加厉,终日田猎无度,流连于美色酒肉之中。

有人向他进柬,劝他以天下百姓为重,要他勤于政事,可太康却对此置之不理。加上之前夺权斗争造成的内乱,朝中众臣对夏后氏很是失望。这样,太康逐渐失去了民心,给一些觊觎权位已久的诸侯有了可趁之机。有一日,东夷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就趁太康出去田猎之时,乘机起兵,夺取了夏朝的都城斟鄩。将姒太康拒之国都门之外。后羿便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朝中的权位,得以号令诸侯。

太康失国,皆因为他不顾百姓,只图自己享乐,使得王道不正。而可悲的是,后羿得位以后,居然也重蹈了太康的覆辙。后羿自持善射,以为天下无人不服,便对自己的言行不加丝毫约束。他像太康一样终日沉湎于酒色,不问政事。后来,在他的亲信中有一个叫寒浞的,此人诡计多端,早想除掉后羿取而代之。他知后羿目中无人,于是伺机暗杀了后羿,自己当上了国君。可怜这“家天下”的夏朝,才传了两位君王,权位就落到了外姓人手中。

姒太康失国的原因

太康失国

姒太康失国的起因

当初启曾经想得很好,禹传他,他传太康,这帝位父传子、子传孙,夏王朝世世代代传之无穷尽,哪晓得差点跟秦始皇一样,传到二世就折了根。毕竟夏朝是启开天辟地第一回搞世袭制,所以稳定性非常不够。启活着的时候手段够厉害,但是他一死,别人未必买他儿子的账。更糟糕的是,他的儿子太康,从小生活在太平顺境中,不像当爷爷的禹,自己老爹刚死就被杀父仇人逼着去治水;也不像当爹的启,打小有娘的时候没有爹?有爹的时候没有娘。所以太康这孩子跟他爷爷他爹比起来,就像从小在蜜缸里长大似的,没有半点危机意识。

他的王位是一出生就戴在他的脑袋上的,所以他也就被惯坏了。史书上说他“盘于游田,不恤民事”,我觉得这话没多少道理,那都是后世农业社会给他安的罪名。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是野人或者半野人社会,生产方式总体还处于游牧为主兼顾农业的时代,打猎不仅仅是战争的练习方式,其实它也是生产啊,不打猎哪有肉吃?但是太康没多少心眼倒是真的,能力不足也是真的。他打猎就打猎,结果被几个手下一忽悠,渡过了洛水,离他的国都?臣民们越来越远了。

太康失国

姒太康失国的过程

等他走远了,一个早有准备的部落长,当时叫有穷国的后羿率领自己的兵马冲进了夏朝的国都,占据了王宫,然后派人在洛水上断了太康的归路,让那小子别回来?,自动“被流放”去吧。很显然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史载后羿身边有四大谋士,分别叫“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且从后面的记录看来,后羿还曾经收留过其他部族的人才如寒浞、逢蒙等,进入夏都以后,据记载夏国的群臣与百姓并没有奋起反抗入侵者,反而“因夏民代夏政”,就是完全接受了后羿的统治,除了换个帝王之外,夏国的国政还是跟以前一样顺利运转。

那么,为什么启活着时铁桶般的江山,到了太康手里就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呢?当然除了后世儒家们每逢亡败之君必要叽叽歪歪戴上的所谓“失德论”帽子以外,我?得更重要的是诸侯们对于禹启时代高压政策的反弹。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世界上许多划时代的事情刚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万众所归,一刀截止的。恰恰相反,虽然说存在即合理,一件新政策出来,肯定是因为社会已经发展到某个能够让它出来的程度了。但是同样,现存的旧政策仍然是合理的,它就算落后于时代也是逐步淘汰,而不是被时代一脚踢飞。

太康失国

姒太康失国的原因

所以说我们的历史,是摸着石头过河。你以为摸到正确的方向了,且慢欢喜,还得试一试,搞个新产品的发明还得经历千百回实验失败,不断转换方向更改数据,最后才有新产品发明出来一个产品尚?如此,更何况是关系到千万亿人生死存亡大事的国策呢?所以,一个制度出现反复,那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太康失国,其实就是夏王朝世袭制度不稳固的表现。这跟太康的品德无关,但跟他的能力有关。

太康的能力的确是欠了一点,运气则欠的不止是一点点。太康失国之后,在“被流放”中,困于一个小城堡,守着一小堆部下关起门来戴个纸冠,无奈地过了十多年以后,郁郁而终。此后这个地方就叫太康,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太康县。而这十多年,后羿则坐上了他的王位,统治着他的帝国。

姒太康陵墓

太康陵

太康陵

太康陵位于太康县城东南二里王陵村,据传夏朝皇帝禹传帝位于启,启传帝位于太康,太康卒葬于此,太康孙少康死后也葬于此地,古称康王二陵,康王二陵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王朝多次重建与修复,其景可观。古之王陵,巍峨高大,陵碑朝阳而坐,铭刻有康王之功德,殿宇堂煌,松柏翠绿,明嘉清三年太康县志所载,此乃太康八景之一,“太康古陵”。目前,太康陵犹存,少康陵已毁,时常仍有不少香客前往陵前烧香祭祖。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电脑版
    天天奇闻,想看就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