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之中华文明史上承前启后的帝王之一,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故又称其为高阳氏。但是许多人还不知道颛顼怎么读,毕竟三皇五帝中的生僻字可不少,帝喾怎么读也也是一样。今天奇闻网小编就收集了一些颛顼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想必许多人对颛顼这位人文圣祖还是非常关心的,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颛顼怎么读
颛顼怎么读呢?颛顼是我国上古时代中重要的“四皇五帝”之一,对于华夏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力量,虽然颛顼的贡献很大,因而得以名垂青史,但是真正能够提及颛顼却并不是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很多人根本不认识颛顼这两个字,更不要说颛顼的事迹了。颛顼这两个字在中国汉字中都不属于常见字,同时也都在冷僻字的范畴之中的。有人将住颛顼读成“rui(第四声)ye(第四声)”,也有人读成“zhui(第四声)xu(第一声)”,也有人读作“chuai(第三声)ye(第四声)”,还有很多种读法,那么,颛顼怎么读呢?
颛顼怎么读
其实颛顼这两个字还是应该读“zhuān yū”,其实颛顼中的这个颛字可以用联想记忆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在《左传》中有一篇极为出名的文章便是《季氏将伐颛臾》,其中的颛臾国还是一个远古时代的国家,颛臾这个名字由此也进入了广大民众的视野,颛臾的读音便是“zhuan(第一声)yu(第二声)”,颛臾中的颛字与颛顼中的字便是相同的字,由此可以记住颛臾来记住颛顼。
而对于颛顼中的顼字则是可以通过了解顼字的造字结构来记住,顼字主要是由“王”和“页”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因此有头戴王冠的人的意思。其实,颛顼这个读音并不难读,只要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便能够轻而易举地读准了颛顼这两个字了。
颛顼的父亲
颛顼的父亲
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上古时代的人物,黄帝和嫘祖的儿子,颛顼的父亲。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 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
昌意不仅长相俊朗,有乃父黄帝之风,而且聪明敏捷,天资卓著,很受轩辕和嫘祖的喜爱。昌意返回中原后,还在轩辕的授意之下修建了昌意城(今河南南乐西北),以施展自己的领导才华。但就在这个年轻人春风得意的时候,一种奇怪的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时人无不叹息。当然那时候的人们由于科学水平所限并不知道这病是什么东西,只能将之归为天命或神鬼的诅咒。他们不可能知道昌意的死和他在若水畔居住时的放纵有着直接的关系。
昌意最大的特点是好色成性,不仅多方采撷,而且毫无节制。他居住在若水畔时,虽然已经娶了蜀山氏之女为妻,但仍时时寻花问柳、寻求不同的肉欲的愉悦。据说弱水畔居住的上千名少女都与昌意有染,有的是在山谷中,有的是在树林里,有的甚至直接被拖拽入浅水中行事,她们也多半都是自愿的并以此为乐。那时人们在性上十分开放。周公旦在《周礼》中就将这个性开放时期描述为:“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颛顼的父亲昌意
就是说每到春天的时候,由于生理上迫切的需要,男男女女就自发地外出求偶,只要互相看上了就可以发生性关系,即我们所说的野合。而像昌意这样优秀的男子又自然成为弱水之畔女子们寻求野合的对象,再加上对此事特殊的嗜好以至于成瘾,昌意在离开弱水之前纵欲过度。正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只是可惜了轩辕的一片栽培。昌意在弱水居住时的滥交成为后世多情男子的警戒,一句富有比喻意味的警语因此流传下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赢。
颛顼的母亲
颛顼的母亲是昌仆,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昌意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省南乐西北),其子颛顼后为部落首领,建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为高阳氏。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颛顼的母亲
【文献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颛顼的妻子
颛顼的妻子邹屠氏,《拾遗记》载,帝之妃,邹屠氏之女,常履风云,游于伊洛,帝乃期焉,纳以为妃。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为八神,亦谓八翌、八英、八力。宫词水上收回绣襁寒,姜履武诞从天。《路史》说:“(颛顼)取邹屠氏……邹屠氏有女,履龟不践,帝内之,是生禹祖。”禹祖之所出,与龟有密切的关系,说明禹祖曾经以龟为图腾,与龟有着血缘关系。禹祖即夏人的祖先,是由邹屠氏女感应而生山东濮州古陵碑言,颛顼十五岁佐少昊为政;少昊氏崩,二十岁遂即位。
颛顼的妻子邹屠氏
以水德王而有天下,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国于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因称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而崩。配邹屠氏女,生骆明、苍舒大临、娶元妃西陵氏曰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渚,而生玄嚣,其后为帝,为帝挚,为唐、为商、为周。次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景仆,又名女枢,感瑶光贯月而生颛顼于若水。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颛顼娶邹屠氏女而生九子。
颛顼的妻子胜濆氏,或称滕隍氏。相传为上古族名。颛项之妻女禄为胜濆氏之女,生老童。
颛顼的儿女
颛顼有传世之子二十四人,名老童、伯服、中骗、驩头、淑士、三面、季禺、魍魉、虐鬼、小儿鬼、穷鬼、梼杌、穷蝉、苗民、苍舒、敳颓、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称等。传说中颛顼死后变成了一条鱼,在大风吹过的时候复活了,变成了鱼妇。颛顼在生前,教子不严,他们经常做出一些对人们不利的事情。颛顼其中一子叫梼杌,人面虎身,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经常胡作非为,无人能制止他。颛顼还有一个女儿叫九头鸟,她昼伏夜出。披上羽毛她能在天空飞翔,不披羽毛她能化身为女人。
颛顼的儿女
她没有儿子,如果她看中了别人的儿子,便千方百计将孩子偷走,所以人们一直对她恨之入骨。所以民间,也用有九头鸟来恐吓不听话的孩子的做法。颛顼还有一个儿子叫穷蝉,后人称之为灶神。穷蝉在每家每户的灶台上都摆放了一只罐子,他就向罐子里投一只签,如果到了年底的时候,这只罐子已经装满的话就叫做“恶贯满盈”。
他就将这个人的恶行报告天帝,这个人就会受到天帝的惩罚。所以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供奉灶王爷的习俗。在颛顼的后代子孙中最长寿要算彭祖了,他是颛顼的玄孙,一共活了八百多岁。颛顼的子孙后代非常繁盛,他们中的一支后来发展为南方的楚国,屈原就曾为自己是高阳氏颛顼的后代,而倍感自豪。
共工与颛顼大战是为什么
《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说:“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颛顼和共工的战争是神话传说故事,大约在4500年前,逐鹿之战之后,一些地区和部族加速融合,而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炎、黄的部落联盟之内,发生了矛盾,颛顼和共工争夺最高权力。
共工与颛顼大战的原因
颛顼是黄帝的后裔,而颛顼在当时的部落之间拥有相当高的声望,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煊赫的古族,叫共工氏,是炎帝的后裔。他们住的地方常常闹水灾,所以他们一族世世代代与水作斗争,所以累积了很多治水的经验。共工很清高,目空一切,而他又擅长水攻之计,利用自己治水累积的经验,制造了一场大洪水来攻击颛顼,他以邻为壑,以薄空桑,但是导致了始料不及的后果,使得水漫金山,更有“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样悲惨的描述,可见共工当时造成的悲剧。
当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样,人们才更讨厌他,共工制造的水患也受到了后人长期的谴责,并且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昔共工弃此道也……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祸乱并兴,共工用灭” 结果当然是共工战败,颛顼获得了胜利,而且共工这种利用洪水“以害天下”大失民心。颛顼最后取代了共工“伯九有”的地位,而且被尊为了“帝颛顼”。共工虽然失败,但他的氏族们在之后参与了一系列的权威之争,在尧舜禹时代,共工氏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所以可见共工与颛顼的帝位之争是当时炎黄之争留下来的余绪。
颛顼大战共工的传说
颛顼帝的大德智慧,使善者从之,却使邪恶及无法无天的共工恨之,共工妒忌的简直发了狂,便纠集一些同样无法无天且对颛顼帝不满的坏神组建成一支军队,轻骑短刃,突袭京都内黄。颛顼帝闻变,泰然自若,命人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来各地军队保卫京都内黄。大战开始后,颛顼帝率军将共工部众从天上追逐到凡界,再从凡界厮杀到天上,几个回合过去后,颛顼帝的部众越杀越多,共工的部落被杀的人仰马翻,几乎全军覆没。
共工与颛顼大战的传说
共工辗转逃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的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这伙贼寇的去路。这不周山是一根撑天的巨柱,是颛顼帝维持宇宙秩序的主要凭藉之一。这时,颛顼帝率军从四面八方冲来,喊杀声、劝降声惊天动地,天罗地网已经布成。共工到死还想坏一把,不顾一切后果发泄怨恨,他向不周山撞去。在轰隆隆、泼喇喇的巨响声中,那撑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天柱折断后,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原来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脚,身不由己的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路线。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初中必学的课文,描述的是一段美好的生活场景,但不少人找...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汉灵帝的荒淫无道真是罄竹难书,可以说东汉的...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最悲剧的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的一生都是别人的傀儡,汉献帝刘协...
纵观明朝的在位十六位皇帝,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奇葩,历史上我们中国也经历过很多...
冯小怜原本是高纬皇后身边的侍女,后来被皇后献给了高纬,冯小怜用她的手法,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