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后侍奉了顺帝十六年,但是没有给顺帝留下孩子。现在,顺帝走了,她怎么办?朝廷怎么办?实际上,在顺帝将朝权让给梁家的时候,梁家曾与宦官在利益方面发生了冲突,只是事情没有扩大化。主要是因为,宦官看到顺帝依靠梁家、信任梁家,因此没有采取激烈的办法解决矛盾;而梁家一方的皇后以及她的父亲,能够约束自己,宦官也不能真正抓住把柄。他们的力量或者说矛头主要集中在皇后的哥哥梁冀身上,因为他的毛病最多,辫子最多,但是顺帝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汉顺帝皇后梁妠介绍
在顺帝去世以后,梁家立即想到让顺帝的贵人虞美人生的孩子刘柄即位,因为一来刘柄只有两岁,能够通过教育培养同梁家的感情,另外,虞美人的性格温和,也易于控制。刘柄即为冲帝。梁皇后和冲帝生母虞美人并称皇太后。但是由于虞美人家族在朝廷没有势力,所以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梁家,形成了对虞皇太后的排挤。及至后来,为了虞美人及其家人的名分问题,在朝廷上还发生了唇枪舌剑。这是后话。梁太后执政后发出了第一道诏令,任命赵峻为太傅、李固为太尉,他们与皇太后的哥哥梁冀共同梳理朝政。
赵峻很有才干,在朝廷里有很高的声望。李固曾不远万里拜师学艺,而且为官正直,也是当时有名的大臣。应当说,赵峻、李固这样的名臣被梁太后任用,说明梁太后是有公心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梁冀共理朝政,这一着棋很英明,梁冀对梁太后来说是安全的象征。事实上梁太后也知道,他的能力和品德是不足以服众的,因此这样的组合显示了梁太后的政治谋略。梁太后的第二道诏令,便是招三公百官推举贤良方正之士,策问治国安民之道。这个诏令也算是明智的。
四个月后,也就是公元145年正月,小皇帝刘柄突然患病,而且生命垂危。梁冀大将军看到这样的情况,不与梁太后和赵峻、李固商量,擅自寻找帝位继承人,他看中的是渤海王刘鸿的年仅八岁的儿子刘缵,并背着众人把他偷偷接到京师洛阳,准备冲帝一死,便立刻拥刘缵为皇帝。不久,尽管在御医的不懈努力下,冲帝的生命还是没有保住,梁太后担心扬州、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军会乘机向汉朝发起进攻,于是准备密不报丧。她派人找来赵峻、李固商量此事,梁皇后决定暂时不宣布冲帝驾崩的消息,待确定了帝位继承人后再宣布。
不过,李固认为,冲帝虽然年幼,但也是皇帝,不应当隐瞒死讯。梁太后还是倚重李固的,于是同意了李固的建议,对外宣布冲帝驾崩。宣布之后,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有说被害死的,有说汉朝命苦的,好在还没有引起大的波澜。不过,在新皇帝的人选上,意见开始发生分歧。前面说过,梁冀看中的是渤海王刘鸿的年仅八岁的儿子刘缵,而李固等人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龄接近二十岁,可以亲自理朝,立他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汉顺帝皇后梁妠功绩
即位事情已经演化成家族掌权,还是交给刘氏后代直接掌权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按李固的说法,把朝权交给年龄接近二十岁的刘蒜,实际上就是让梁家交权,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换一种说法,在不知道刘缵能力如何的情况下,而且在农民起义军不断骚扰的情况下,把朝廷交给一个没有执政经验的孩子是否明智,也是一个问号。梁太后对李固、赵俊一直是信任的,但是李固出的让梁家交权的主意着实让她失望。
不过,她的本家哥哥梁冀的行为也不能让她满意,因为在大家没有商量好之前,梁冀便擅自将皇位继承人确定好,这一方面违反了规矩,打破了梁冀、赵俊、李固三人共同辅佐梁太后的格局,更重要的是梁冀的眼里也没有梁太后。家里家外的事情都让梁太后不满。在梁冀向梁太后道歉后,梁太后的心里已经倾向于立刘缵,毕竟权力是诱惑人心的,八岁的孩子还能够保证梁太后、梁冀执政,不至于大权落榜。而此时,聪明的李固作了一件糊涂事情。
梁太后派人召李固进宫,试图说服他放弃刘蒜而立刘缵,可李固却以“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心理状态回绝了梁太后的诏令。他觉得梁太后的权心太重,已经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了。这样的态度让梁太后再次失望,她完全不能理解李固此时的心理;同时也坚定了她“外人靠不住,上阵还靠父子兵”的想法。梁太后决定,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刘缵为皇帝。公元145年,朝廷诏告天下,刘缵即皇帝位,是为质帝,年号本初。梁太后仍为太后,临朝执政,梁冀仍为大将军。这样,在汉朝数不胜数的少年皇帝中,又多了一个八岁的小皇帝刘缵。
梁太后通过立刘缵为帝的事情,看出太尉李固已经和她分心,于是便不再限制梁冀的权力。梁冀本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没有了限制,他更加嚣张。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反感,以李固为首的臣僚纷纷上疏给梁太后,希望她能管一管梁冀,但是上疏没有了回复。大臣与太后的矛盾加深了。一个突发的事件,让刘缵这个小皇帝送了命。有一次梁冀在上朝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为一件小事情大骂大臣。本来小皇帝刘缵只是一个看客,不关他的事情。可是,这个八岁的孩子非要说话不可。他在事先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当着满朝文武对梁冀说:“你真跋扈,是跋扈将军!”
汉顺帝皇后梁妠作为
梁冀当时没有说什么。退朝后他立即训斥小皇帝。可没想到小皇帝也不软,丝毫不能像成人那样念梁冀的知遇之恩。相反,他觉得就是梁冀待人苛刻。梁冀对这个自己亲手扶植的,而且为他得罪了众多大臣的小皇帝彻底失望。同时他也感到了一丝恐惧,因为这个孩子才八岁,成人亲政后会有他梁冀好果子吃吗?不可能!梁冀决意搞死小皇帝,另立他人。他又不和梁太后商量,私自做主与宦官商量,将毒药掺在大饼中送给质帝。质帝吃过毒饼中毒身亡。这个仅仅九岁的小皇帝,就这样说了一句心里话,便一命呜呼了。
把持朝政的跋扈将军梁冀搞死了小皇帝质帝。可是,梁太后、梁冀等人,还没有改变刘氏江山的气魄。此时的汉朝,即使皇帝是个傀儡,也是不得不有的。质帝死后,梁冀与梁太后再次商量,以便尽快立一个新皇帝。商量来商量去,他们最终选中了汉章帝的曾孙刘志。刘志十五岁,生于帝王之家。最重要的是,刘志算梁氏兄妹的妹夫,实际上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当梁太后、梁冀向群臣交代时,没想的事情发生了。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等一班大臣主张立德行兼备的清河王刘蒜为皇帝。
梁太后、梁冀实行高压,怎奈李固一班人等也毫无惧色,搞起了“文谏死”,着实把梁太后、梁冀气得够戗。不日,梁冀重会公卿大臣,他言辞激烈,试图弹压众人,表示了非刘志不立的态度。很多大臣,包括胡广等人一看形势不妙,便表示臣服。当时只有李固“执迷不悟”,仍然坚持立刘蒜为皇帝,无论梁冀怎样威胁利诱,“我自岿然不动”。梁冀也无计可施,怒气冲冲地去见梁太后告状。梁太后的胳膊肘当然不能往外拐。于是以梁太后名义下诏,罢免了李固的官职。
刘志在梁氏家族的“关怀”下登上皇帝宝座,梁太后仍然是照方抓药,再次临朝听政,梁冀仍然把持权力,所谓“皇帝易改,江山依旧”。这时候,内忧外患一起袭来。内有梁冀贪赃枉法、卖官敛财;外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梁太后自然不敢怠慢。她对自己的娘家人梁冀没有办法,只能对农民起义军下狠手。当然,梁太后也是非常懂韬略的。她在弹压农民起义军的同时,也不忘采用怀柔政策。她曾经连续颁布数道诏令,或大赦囚犯,或赈济灾民,或表现出对大臣上疏十分重视。
汉顺帝皇后梁妠乱政
但是这一切能够挽回颓势吗?虽然这些措施表面上起到了一些作用,其实,众公卿大臣的内心对梁太后根本失去了好感,剩下的只有怨恨了。公元150年,也就是和平元年。刚刚四十五岁的梁太后因内忧外患、身心疲惫,终于病倒。这位执政六年、临朝四帝的女强人不得不放开了她留恋的权柄。当然,在归天之前,她做出了一个明智之举,将权力归于桓帝刘志。梁太后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她及她的家族的厄运并没有了结。梁家的势力依然强大,梁太后死去了,梁冀还活着,还在把持朝政,让表面上已经亲政的桓帝的权力大打折扣。
最重要的是,梁家强加给桓帝的皇后梁女莹,还在发挥作用,桓帝最终选择了等待,尽管作为帝王,这是最难以接受的,可是桓帝没有其他办法。梁女莹是梁太后和梁冀在建和元年——即公元147年的农历六月,也就是刘志称帝的第二年——强迫刘志迎娶的。八月,梁女莹被正式册立为刘志的皇后。这位小梁皇后借梁冀和梁太后的势力专制内宫,她的生活极其奢华。梁女莹相貌平庸,入宫后非常嫉恨刘志身边那些漂亮的佳丽,采用各种卑鄙的手法,不准她们接近桓帝。桓帝尽管不满,但无可奈何。
公元150年,梁太后死去后,桓帝开始有意疏远皇后。梁女莹遭到冷落,非常不满,尤其是看到桓帝宠幸其他嫔妃,心中便充满怨恨。她开始对那些怀孕的嫔妃下手,必置之死地而后快。桓帝内心是十分清楚的,于是他更加厌恶梁女莹。梁女莹内心郁闷,得了重病,于159年病死宫中。此时的桓帝刘志已经羽翼丰满,他决定彻底铲除梁家势力。他与身边的宦官单超、唐衡等人密谋除掉已经老朽的梁冀。经过多次缜密策划,他下令行动!御林军千余人包围了梁冀大将军府。梁冀及其正妻孙寿绝望自杀!自此,以梁太后、梁冀、梁女莹为代表的梁家势力土崩瓦解。唉,梁太后临朝的结局如此可悲,值得后人深思。
汉顺帝刘保刚下葬就被盗挖皇陵
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故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全部被封为侯。后来,宦官与外戚梁氏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汉顺帝本人虽然也想惩治腐败,终因性格软弱,措施不力,竹篮打水一场空。建康元年(144年)八月,汉顺帝在玉堂前殿去世,在位十九年,时年三十岁。汉顺帝死后,其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同年九月丙午日,也就是九月十二日,葬汉顺帝于宪陵,上庙号为敬宗,谥号孝顺皇帝。
汉顺帝刘保陵墓被盗
汉顺帝死后,留下一个两岁的娃娃当皇帝,外戚梁冀一手遮天,残暴统治,官逼民反,暴民如潮,民众憎恨朝廷,憎恨梁冀,更憎恨汉顺帝这个任人唯亲的皇帝。虽然汉顺帝“遗诏无起寝庙,敛以故服,珠玉玩好皆不得下”,但群盗还是打起了宪陵的主意。据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载,“孝顺皇帝讳保,……在位十九年,……九月丙午葬宪陵,……建康元年冬十月群盗发宪陵,纲目书法于是葬无几时耳。 陵寝之发七未有止于此着”。九月下葬,十月被盗,前后仅一个月。《后汉书》载,汉顺帝下葬之日,“京师及太原、雁门地震,三郡水涌土裂”,这就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
汉顺帝宪陵被盗,朝廷震惊,但由于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盗贼频起,弄得朝廷应接不暇;再者,朝廷也搞不清是哪些盗贼干的,是一伙盗贼还是多伙盗贼,故也就不了了之,只能重新修葺。汉桓帝建和三年(149年),一场地震又把宪陵震得乱七八糟。和平元年(150年)二月,汉顺帝皇后梁妠死,合葬宪陵,宪陵才恢复旧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同时焚烧京师洛阳宫殿,发掘包括宪陵在内的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
《续汉书·礼仪志》载,“顺帝宪陵,山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规模比较宏大。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现,汉顺帝宪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三十里铺村东的朱仓村,地面封土已遭破坏,原封土直径135—145米,当地人称为“朱仓大冢”。宪陵陵园虽早年多次遭到毁灭性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具有典型东汉中期风格的文物。汉顺帝遗诏中所谓的“珠玉玩好皆不得下”,不过虚辞而已。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初中必学的课文,描述的是一段美好的生活场景,但不少人找...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汉灵帝的荒淫无道真是罄竹难书,可以说东汉的...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最悲剧的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的一生都是别人的傀儡,汉献帝刘协...
纵观明朝的在位十六位皇帝,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奇葩,历史上我们中国也经历过很多...
冯小怜原本是高纬皇后身边的侍女,后来被皇后献给了高纬,冯小怜用她的手法,把高...